湖南日报丨提质!提效!向着“五好”园区——衡阳高新区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卷衡州大道沿线,一栋栋总部大楼、数字楼宇拔地而起;白沙工业园片区,通过“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让闲置、低效土地焕发新生;衡山科学城片区,全国各地的高科技企业、高层次创新团队接踵而至,科技成果转化绽放异彩……
省委、省政府把创建“五好”园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作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点工作。作为衡阳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衡阳高新区以“抓铁有痕”的韧劲、“百米冲刺”的狠劲,高位、高质、高效推动“五好”园区创建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首位担当”。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输变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国家火炬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一块块金字招牌彰显着园区蓬勃的朝气。今年,衡阳高新区再获国家级下一代信息网络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评为“2023先进制造业全国百强园区”,智能视听产业集群列入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1-8月,衡阳综保区进出口增速位列全省综保区第一位。
10月31日,衡阳高新区召开“五好”园区建设工作调度会的第二天,党工委秦振衡马不停蹄,带队前往深圳悠乐华、深圳蓝图、东莞鑫鼎鸿光电、东莞文泰光学等企业,精准对接合作项目。
这4家企业均为衡阳智能视听产业集群拟落地企业,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预计首期投产后年产值逾30亿元,年缴税不低于6200万元。在智能视听这片产业蓝海中,衡阳高新区正表现出更大的雄心与实力。
衡阳高新区瞄准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产业“两主一特”定位,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精准招商“补链”。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瞄准产业链上的关键部位、缺失环节,采用驻点招商、专业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精准招商,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层次高、带动性强的“三类”500强企业、上市企业、行业“冠军”企业,形成“招商补链-以链招商”的良性循环。
——精心培育“强链”。针对产业链上的重大项目、关键项目,成立以高新区班子成员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实行专班推进、专线跟进、专员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原地倍增”“纾困增效”专项行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建立“一企一策”跟踪培育机制,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
——精确撮合“固链”。搭建协会、产业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企业家沙龙等交流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精准配对、广泛合作,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集群效应。
以智能视听产业集群为例。衡阳高新区根据《衡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精准招引了加一声学、大井电源、捷高数字等一批重点企业迁入衡阳,形成了以智能视听产品为核心,涵盖上游电子信息专用材料产品和先进电子零部件产品、下游应用与数字服务的完整智能视听产品产业链条。
以富泰宏、加一声学、镭目科技、捷高数字、大井集团为“链主”,带动了富联裕展、衡阳智造谷、井飞等配套企业落地,与本地竣能科技、矽茂半导体、蘑菇车联等企业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2022年,智能视听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196.85亿元。其中,富泰宏在电子书、智能音响领域进出口总额连续5年保持全省单体企业第一。加一声学是中国自主耳机品牌中第一名,2022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镭目科技冶金工业视觉领域成套自动化系统市场占有率超过85%,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捷高数字消费类及运营商视频芯片模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以链招商”“链上合作”“整链发展”“多链融合”……衡阳高新区打出的“链式组合拳”,推动着产业聚力向高。1-10月,全区共签约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超191.3亿元,其中引进“三类500强”企业6个。共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35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94.69%。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3大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衡阳制造”大步迈向“衡阳智造”。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飞速崛起,衡阳数字经济迈入千亿俱乐部,挺进全省第一方阵,连续两年入围国家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洗扫、干扫、喷雾、对冲多功能作业,提前导入高清地图路线实现无人驾驶……这是衡阳落地的首个市场化开放式场景智慧环卫项目,由酷哇机器人何弢团队自主打造。
何弢团队深耕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多年,在衡阳,他们拥有多重身份:团队负责牵头组建南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可使用学校科研资源;衡阳高新区又专门设立酷哇机器人衡阳智能研究院,为团队转化研发成果提供平台。
“团队进驻衡阳3年多,累计完成投资超3000万元,合作研发的智能化垃圾分类设备已在石鼓区全域投入测试,智能网联云平台开始投入使用。”何弢团队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创新。作为老工业城市,衡阳不沿边、不靠海,创新底气何来?动力何在?
衡阳高新区先试先行,运用“UP”模式实现高校、园区联动,协同开展高端人才引进、科创团队落地工作。探索建立以“政府引导资金+人才团队+项目+孵化企业”的运行机制,由政府出资在园区建设产学研中心,并支持高校与园区企业合作开展产品项目技术攻关。
“第一资源”加速聚集:2019年以来,高新区运用“UP”模式,先后与国内10余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春熹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刘河洲团队,酷哇机器人何弢团队,蘑菇车联朱磊团队,雁城区块链研究院李颉团队等团队。
“第一动力”持续迸发:校地合作建成了北航衡阳产学研中心、5G创新中心、雁城区块链研究院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功转化了光纤陀螺、氮化硅等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了新质生产力。
其中,北航产学研中心“新一代光子晶体光纤陀螺项目”获批“2022 年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正布局建设国内最大的光纤陀螺生产基地,其孵化的湖南率为控制科技有限公司入选“科创中国”新锐企业榜。
衡阳材料与装备创新中心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支持,其高频柔性材料项目获 2022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小微组第一名。其产业化平台企业华灏新材料,和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新一代芯片封装基材技术攻关,实现国产封装基材性能国际领先、集成量产成品率国际先进。
如今,以“UP”模式为引线,衡阳高新区正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形成“连锁反应”——
平台建设方面,今年,衡山科学城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衡阳雁城区块链研究院获批湖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南岳生物制药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省级及以上公共服务平台109家。
主体培育上,出台《衡阳国家高新区促进双创平台入驻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衡阳国家高新区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今年1—9月,R&D投入强度为2.67%;登记技术合同数量582件,登记金额超过30亿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7家,居全市第一。目前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46家。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7.86件,是全市平均水平3.3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家。
人才引进上,已与近3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柔性引进博士140余名,帮助30余家中小企业实现博士引进“零突破”。
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衡阳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水平2020年度、2021年度连续2年保持全省高新区前3名,活力十足,动能澎湃。
广州中璋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矿业投资运营、散装物料智能装备制造的单位,计划在内陆投资建新厂。衡阳高新区了解到该公司需求后,主动对接。针对“有产业、无空间”难题,园区打破“上新企业需要用新地块”的传统思维,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腾笼换鸟”,为中璋重工找到了适合的地方,拎包就可以入驻,大大缩短了落地时间。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亿元,年上缴税收1000万元。
在“五好”园区建设中,亩均效益是重点,也是衡阳高新区的痛点、难点。如何把闲置土地变经济“活水”?
高新区完善“三类土地”清查处置机制,最大限度挖掘提升土地“亩均效益”。对缺乏再开发经营能力的企业,引导企业置换处理;对有基础但缺乏自主转型能力的企业,采取招商并购等经济手段,成功引进多家优质企业与原低效土地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对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的企业,采取“腾笼换鸟”等措施,成功促成3宗土地共167亩完成二级市场交易。
通过盘活存量土地,金则利、长高深源、广州重璋等多家企业落地新项目,今年园区已完成1809亩土地供地手续。成功引导9家企业共482亩土地实施二次投资。
“‘五好’园区中有一好是体制机制好。通过机制体制改革提质提效,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衡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胡小刚表示。
为提高亩均效益,高新区抓好源头管理,完善了企业入园制度、用地供给机制、建设监管机制,避免低效用地。构建了“亩均效益”评价体系,从亩均税收、营业收入、研发投入、单位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对园区企业进行综合评价,评出 A、B、C、D 四类企业。对不同类型企业分别提出优先发展、鼓励提升、规范转型、调控帮扶的四类处置措施。目前,已有15家低效用地企业提出了亩均效益提升计划,涉及用地835亩,盘活标准厂房6.25万平方米。
为提高管理效能,园区向内部“开刀”:深入推进管理机构“瘦身强体”,减少部门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内设机构从原来的30个核减为8个;深入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创新,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绩效考核制、末位调整制,三类人员竞聘上岗,激发队伍活力;深入推进平台公司转型升级,推动高新控股集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高新控股集团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资质,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提升执法效力,园区作为全省首家获批开展相对集中处罚权试点工作的副厅级国家级高新区,先行先试,重组衡阳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队伍由7支整合为1支;全面实施“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过去拆不动的违章建筑拆得动了,过去难解决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执法局李贤平队长说。执法更有力度、更有温度,衡阳高新区357项行政处罚权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获得省政府批示。
走进衡阳高新区,宽阔笔直的大道,风景宜人的公园,林立的高楼划出最美天际线……好一座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交织的魅力之城!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这里有着更宜人的环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有着更便利的交通——与高铁站、机场、火车站均在半小时车程内,多条国省道、高速公路环绕而行;有着更优质的配套——全市90%以上的政务机关坐落于此,有中小学20所、大学1所,三甲医院2所。但相较这些“看得见”的硬环境,更吸引企业的是园区“看不见”的软环境。
长高森源是上市企业长高电新旗下子公司,也是白沙洲工业园片区首批入园企业。自2004年企业入园以来,就得到了园区的大力支持,主动问需求、征意见,只要公司有困难、有需求,总是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今年,长高电新集团在衡投资10亿元,建设绿色智慧配电产业园项目,实现“原地倍增”。秦振衡、胡小刚多次带队现场办公,解决用地中的实际困难。
“项目9月签约,11月交地,速度很快。”余庄平说,“新项目占地约90亩,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税收3000万元。”对未来发展,余庄平充满信心。
“以归零心态率先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全省‘五好’园区创建工作会议的精神之一,也是我们全力兑现的无声承诺。”秦振衡的话掷地有声。
不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高新区始终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劲头,推进服务进企、稳岗援企、纾困惠企,全力打造“高新事、高兴办”政务服务品牌。
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建立园区干部一对一联点帮扶机制,实现政策精准推送、精确辅导、精心服务。已为520家企业精准推送政策4671次。2万余家活跃经营主体全部纳入政策服务范围,与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
率先开展惠企政策申报“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改革工作,整合130条政策申报事项,构建入口统一、渠道多元的惠企政策申报服务体系。实现本级政策100%线上申报、线上审核,一站式、全流程办理。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一半以上;本级政策兑现时限从2个月压缩到20个工作日以内,平均服务时限压缩56%以上。
深入解决企业要素保障、项目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问题,及时兑现政策奖补,真正让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今年以来,发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奖励资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免申即享政策12条,兑现奖励资金超过600万元,惠及企业240余家;为企业解决问题193个,帮助重点企业获取各类金融1.7亿元。
当2023年迎来“收官之战”,衡阳高新区紧扣省委“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和市委“制造立市、文旅兴城”战略部署,向高而攀、与新同行,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智能制造聚集区、科技创新引领区、经贸合作先行区,向着“五好”园区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