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电科:让中国车用上“中国芯”

  新闻资讯     |      2023-12-25 12:41

  对话中国电科:让中国车用上“中国芯”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有多重要?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资深首席专家黄永和的话来说就是:“

  在经历了过去两年暴露出来的中国汽车在芯片等核心技术上的供应链短板后,中国产业已经迈过起步阶段,进入了百舸争流的快速发展阶段。在今年广州车展的中国电科展台上,你会更惊讶于中国精尖自研芯片产品的丰富。在功率类芯片方面,中国电科基于自主750V/1200V系列SiC芯片,已量产交付千万颗,装车应用百万辆;在传感类芯片方面,惯性IMU在国际上首次累计实现百万级上车;在控制类芯片方面,多款系列产品入选“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并在东风、上汽、蔚来等自主品牌车型批量供货……

  中国电科集团总监李海鹏对广州日报·新花城全媒体记者表示,我国在迈向汽车强国之路上,芯片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稳定的基础和关键,中国电科正在积极锻造汽车芯片产业链,赋能汽车产业生态圈,这是中国电科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国内无论行业组织还是专业调研机构都在强调一件事,那就是突破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有助于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国高度重视芯片行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计划,推动该行业的发展和壮大。2020年开始,国务院陆续发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我国的芯片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中国电科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拥有电子信息领域相对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肩负着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职责,一直坚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李海鹏谈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汽车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作为我国领跑全球、实现弯道超车的标杆,顺应电动、网联、智能、共享‘新四化’发展趋势,助力推进汽车强国建设,技术就要保底,供应链就要坚韧,产业安全就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这个角度看,‘国家队’进入核心技术领域很有必要,也是必然。”

  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化转型升级,车内芯片数量不断增长,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石。汽车动力控制、节能、安全驾驶、舒适操控、辅助驾驶、网络互联等众多关键功能,均需依赖汽车芯片才能实现。

  众所周知,当前国内许多核心车规芯片依然需要进口,相对于国外“大厂”,中国芯片研发与制造如何追赶?中电科芯片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伦才指出:“中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我们的产业链完整、韧性强。”他以中国电科为例,此前长期从事航空 、航天等高可靠性领域的特种元器件研发、配套,这些积淀了几十年的经验与成果背后,是“国家队”在芯片等核心技术研发上,更具有高可靠性等级的优势。刘伦才介绍,当前中国电科围绕集成电路芯片为代表已经积累并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从汽车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软件、认证、材料、装备、仪器等正在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业内人士认为,以中国电科为代表的“国家队”入场,成为支撑中国汽车芯片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可助推实现汽车芯片行业集中度和产业竞争能力快速跃升。

  汽车电动化车轮滚滚,车规级芯片需求正迅速爆涨。有关报告显示,各类型产品未来2-3年的市场预测规模达到数十亿甚至百亿美元,年均增速动辄10%以上起算,预计于2030年前,全球汽车芯片市场将超过6000亿元,为市场参与者带来重大增长机遇。同时,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涉及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数量为3451家,同时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数量仍在增长之中。国内的芯片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各方都在争夺这块大蛋糕。

  纵使研发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国家队”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不轻松的,“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电科面对的挑战之一。”刘伦才表示,进入汽车市场,就要面对市场游戏规则,尤其是在面对机制更灵活的芯片领域,中国电科如何将国有体制的效率改革提升、如何将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如何基于电科此前的特种工艺制程开发车用定制化产品,最终形成市场与用户共赢,这些都是摆在中国电科面前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必须齐心协力,迎难而上。”李海鹏指出,使命使然,不容退缩。“市场非常‘卷’,技术迭代也非常快,给我们的技术攻关和市场开拓带来了挑战。”

  2022年9月,中国电科成立了中电科汽车芯片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统筹各相关成员单位资源,推进十大类汽车芯片、六大类汽车电子产品研发,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芯片技术创新策源地,贯通国产汽车芯片自主可控全产业链。如面向新能源汽车电驱应用,中国电科突破系列模块封装关键技术,形成专业化的车规级模块生产能力,实现全国产化SiC功率模块的研制和批产,系列全SiC框架式模块和塑封模块在新能源汽车实现台架验证和上车应用。

  不仅如此,记者留意到,中国电科在广州车展带来的丰富展品中,还有芯片材料,包括6~8英寸硅外延,6英寸N型碳化硅晶锭、衬底、外延,8英寸N型衬底在内的6型产品。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自研芯片,中国电科还拥有在车用基础软件及应用于车身、动力、域控等领域的产品,并在广州车展上进行了组团秀,显示“国家队”成员在汽车产业链核心领域自主创新的科技实力与成果。

  在“从芯片到汽车”的链条中,操作系统对于底层硬件设备和上层的软件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是智能网联汽车的“灵魂”,在芯片的供应链、生态链和产业链都是重要一环。据悉,在车用软件领域,中国电科已搭建了普华车用基础软件平台,其中,普华灵智车控操作系统已发展近15年,是首个搭载国产车型规模量产的中国车用操作系统,产品采用AUTOSAR汽车开放系统架构国际标准,严格遵循ISO 26262设计开发要求,通过德国莱茵ASIL D最高安全等级产品认证,广泛适配国内外芯片,拥有成熟的芯片适配体系,可提供快捷的芯片适配服务支持,截至2022年底已在70%以上国产品牌汽车累计量产超过1200万套。同时,面向智能网联,中国电科还率先推出普华灵思智能驾驶车用基础软件平台、汽车开放系统架构整车软件解决方案,并向行业首个开源了普华EasyAda“龘”安全微内核,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一汽等 21 家单位开展开源共建合作,凝聚生态合力,打造中国标准,建设智能网联汽车软件系统中国方案,支撑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刘伦才表示,“目前中国电科已经形成了几大特色,一是以为代表的功率器件大力配套,包括上汽、广汽、比亚迪等主机厂。同时,在电动化中,我们拥有自己的电池管理系统产品;从电动化到智能化发展趋势中,电科在整车和车身控制这个领域,形成了优势 ,目前一汽、长安等国产厂商,都大量使用了我们的车身。”此外,“包括汽车底盘,驻车AG九游会、转向、安全气囊等,都是我们的优势项目。”

  不止如此,基于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经验,“国家队”部分科研实力早已领先于产业。“我们在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智驾系统技术也正系统性布局开发中。”刘伦才还透露,目前,中国电科的雷达产品已经在国内多个车型配套,量产超过500万只。但同时他也指出,虽然在车载毫米波雷达等产品领域有很深厚的技术积累,同样也要面临降低成本,以及面向低成本的生产组织、良品率、面向用户的实际场景等问题。“这条路我们也会坚定的走下去,相信在未来2-3年时间,电科的车载毫米波雷达会有所为。”

  从中国电科身上,我们看见了“国家队”入场赋能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优势,不仅加速中国车用上“中国芯”,还能依靠自主研发,从整个产业链角度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构建出更健全的竞争生态。